公務員
事業(yè)單位
衛(wèi)生系統(tǒng)
教師招聘
社區(qū)招聘
國有企業(yè)
其他招聘
日前,多個版本的“30歲小伙為28萬彩禮加班活活累死”在各大平臺流傳,為博眼球、引流量。事件、人名、發(fā)生地不斷變化,令人“眼花繚亂”。三人成虎,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催化效果。身處信息龐雜的時代,人們面對海量的信息往往無法辨別。這種做法既損害了互聯(lián)網的信任基礎,同時也嚴重破壞公序良俗,甚至逾越法律紅線。
整治毫無道德底線的“流量騙子”呼聲極其強烈。這種強烈的呼聲和一件件被廣泛傳播的虛假事件所造成的影響都在傳遞著整治這一網絡現象已經刻不容緩的訊息。日前,中央網信辦印發(fā)通知,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清朗·整治短視頻信息內容導向不良問題”專項行動。筆者認為,整治傳播“不實之言”的“流量騙子”恰逢其時。
整治毫無道德底線的“流量騙子”呼聲極其強烈。這種強烈的呼聲和一件件被廣泛傳播的虛假事件所造成的影響都在傳遞著整治這一網絡現象已經刻不容緩的訊息。
面對肆無忌憚的謠言制造者和傳播者,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首先部門要擔當。相關部門應強化責任,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溯源追責,宣傳曝光,讓每一個不實言論的“始作俑者”無法隱藏,讓每一個不實言論的“流量騙子”無從施展,讓每一個不實言論的“不法之徒”無處可逃。其次回應要及時。相關關部門要盡早調查,通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發(fā)現破綻,及時公布真相。同時對問題視頻、帖子進行及時刪除。最后懲戒要落實。面對網絡謠言制造者,更需要用法律法規(guī)對他們進行約束。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出臺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惡意傳播不實言論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通過相應的處罰讓謠言傳播者認識到即使是沒有實質性傷害的語言文字的惡意傳播也需要承擔責任,付出代價,并對惡意賬號申請身份進行永久封禁。
“來說是非者,就是是非人”。互聯(lián)網上的謠言傳播,既有流量經濟的推動,也有信息龐雜下的過失之舉。但是,這并不代表著我們對于謠言只能聽之任之。我們每一個人在面對網絡謠言時,都應該捍衛(wèi)真相,不傳謠、不信謠、不助謠。只有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才能構建一個健康、有序的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